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商业资讯 > 正文

环球播报:见证张江的“速度”与“激情”,来看这位驾驶员的故事

2023-04-15 12:00:51 百度新闻

距离朱华毅初次驾驶张江有轨电车已过去了十余个年头。这条全长约10公里的轨道,他已经来回跑过不计其数次……

一提到有轨电车,朱华毅就打开了话匣子:“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老上海的‘铛铛车’,在曲折迂回的轨道上缓速行驶,老老少少坐在摇晃的有轨电车里欣赏沿途的风景,很有意思。”

在过去的岁月里,承载着真实生活气息的“铛铛车”留下了不少老上海的印记,时光荏苒,这份特别的情结在朱华毅的记忆里同样有增无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邂逅”张江有轨电车

2009年,27岁的朱华毅在上海公共招聘网上看到了一则张江有轨电车司机的招聘启事。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朱华毅一下子就被照片上的新型电车吸引住了。于是便投递了简历,憧憬着自己坐进驾驶室的模样。

彼时,芳春路27号的张江有轨电车基地还未建成,面试选定在上海浦东新区社保中心的大厅里进行。据朱华毅回忆,当天有近两三百人前来面试,尽管招聘的岗位最后只会留下二十二人。

没多久,朱华毅接到了第二轮面试的电话通知。二面很顺利,连朱华毅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成为最终“二十二分之一”的“幸运儿”。2009年4月,朱华毅正式入职上海浦东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

很快,作为第一批张江有轨电车的驾驶员,朱华毅被安排前往天津,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紧急操作培训。

2009年8月,张江有轨电车投入试运营,并于次年正式投入运行。学成归来的朱华毅,可以满心欢喜地驾驶“属于”自己的电车了。

见证张江的“速度”与“激情”

不知不觉,朱华毅已经是一名驾龄丰富的“老司机”了。入职以来,朱华毅的行驶轨迹没有变过,车也还是过去的那辆车,但他并不觉得沉闷。

朱华毅坦言,自己身上也有一些小改变。“因为路上车辆多了,我驾驶有轨电车要比以前更小心,肩上的责任也变得更重了。”这多年来的安全驾驶,绝非易事,需要胆大心细、处变不惊。

有轨电车单程一圈是35分钟左右,往返之间有5到10分钟的休息时间。坐在“不变”的驾驶室内,朱华毅眼中显现的,还有诸多关于张江的喜出望外的“改变”。比如,丹桂路张东路站旁的张江国创中心原本是一座厂房,后来进行了改建;再比如,过去一到晚上,丹桂路上人很少,但近几年来,晚上能看到不少跑步、健身的人。

在地铁二号线的终点站还是张江高科站的时候,有轨电车的客流量集中点便是张江高科站,它承接下了接送乘客出站后抵达附近最后几公里的重担。再后来,二号线往东有了延伸段,乘客上下车的流量分布变得更“多样”了。

除了大企业和产业园区林立,还有高校聚集所带来的变化。“电影艺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张江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都集中在华佗路科苑路站那一片,家长接送的高峰期好不热闹。”朱华毅还观察到,周末的车流高峰期与工作日也大有不同——“周末乘坐有轨电车外出郊游的人很多,丹桂路这边的绿地草坪、湖边公园,都是不错的选择。”

要说朱华毅最喜欢的,还得是丹桂路张东路站。“尤其是近几年,伴随各类互联网企业入驻,这里变得愈加朝气蓬勃起来,旁边还有张江科学城书房,我经常会去看看书、坐一坐。”

之前,张江有轨电车化身“红色专列”,立足于创设特色党史学习教育阵地,充分发挥有轨电车作为日常交通、氛围宣传、内容展示的综合性载体作用,推出了主旨鲜明、内外统一、专题丰富的“移动党史馆”。

车窗内外,百年风云。市民群众、科技英才、青年白领在日常通勤之余,还能随时纵览党史风云,感受改革开放给浦东、给张江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因此得到了很多乘客的点赞。

致敬每一个平凡梦想

作为张江有轨电车的首发员工,朱华毅培养了少说上百名“徒弟”——和他谈话间,你很难将眼前平易近人的朱华毅与大家口中的“严师”联系在一起,但一上起“课”来,他严谨的态度又不由让人也跟着认真起来。

“毕竟我们开的车里载了那么多的乘客,这份责任感由不得丝毫松懈。”在朱华毅眼中,电车司机是一份极需使命感、责任感的职业。

当被问及工作中有成就感的事情,朱华毅又变得腼腆起来:“平日里的点点滴滴就挺好的。像是经常会有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体验有轨电车,到了终点站还会来和我们合影。”

“每天,看着那么多人工作那么努力,我觉得要更加珍惜自己的这份工作,把它好好做下去,也是为孩子做个榜样。”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到最好,每一个梦想亦可闪闪发光。

朱华毅选择用“豁达”这个词来形容张江——在他眼中,张江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让创业者们“挥斥方遒”,亦能守护每一个平凡梦想。在未来无限可期的憧憬中,更多的“朱华毅”们正与张江共同前行。

上观号作者:浦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