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法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制度体系建设 形成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甘肃模式”
(资料图片)
中国甘肃网6月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何星丑)6月2日,甘肃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2018年至2022年甘肃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及十起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省法院副院长席小鸿介绍了全省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工作有关情况,省法院环境资源保护审判庭庭长肖新明介绍了甘肃法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法院以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为抓手,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在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制度体系建设方面。甘肃法院着眼于流域、林地、草场、空气等环境因素跨行政区划的自然属性,按照司法管辖与行政管辖适度分离的原则,积极探索环境资源案件的统筹管辖和专门审判。建立了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环境资源案件管辖制度,并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统一审理,同时实现了全省重点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案件的跨行政区域司法保护全覆盖,形成了环境资源审判体系的“甘肃模式”。
在发挥环境资源审判效能方面。五年来,甘肃法院坚持现代环境司法理念,确保环境资源法律正确实施,统筹适用刑事、民事、行政责任,制裁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促进资源高效节约合理利用,落实生态环境一体保护和修复,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和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全省各级法院共审理环境资源案件24987件,其中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1290件,民事案件19883件,行政案件3207件,公益诉讼案件601件,生态损害赔偿诉讼案件6件。
在加强环资审判能力建设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先后在全省开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调研工作。对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流域甘肃段、长江流域甘肃段、甘肃青藏高原地区生态司法保护进行专项调研,及时转化调研成果。加强审判队伍专业化建设,举办全省法院环资审判培训班,着力培养适应专业化审理模式需求的环境资源审判团队。重视环境司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建立环境资源审判咨询专家库,与甘肃政法大学共建环境资源审判理论研究与实践基地,为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提供智力支撑。积极开展对外研讨交流,拓宽视野,立足省情和现实问题,积极予以司法应对。
在弘扬绿色发展环保理念方面。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不断加大环境资源审判司法公开、公众参与和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宣传力度。依托各类媒体平台及时发布环境资源审判重要信息和典型案例,2018年以来,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3次,发布环资审判白皮书2次,发布典型案例3次。及时上网公开生效裁判文书,对于涉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起诉、调解协议、修复方案等,严格落实公告程序,接受公众监督,保障人民群众对环境司法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人民陪审员制度,全面推行3名法官加4名人民陪审员的7人合议庭模式,对多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及学生代表观摩旁听,将法庭拓展为环境法治的大讲堂,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