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超30GWh锂电项目投产!湖北又迎一超百吉瓦时电化学储能项目|储能观察-全球即时
孝感一工厂厂区。苗诗雨摄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苗诗雨 李贝贝 武汉报道
(资料图)
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支流交汇,武汉形成隔江鼎立的三镇格局(武昌、汉口、汉江)。相传武汉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曾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孕育出了诸多汽车、制造、医药等工业企业。
近年来,“双碳”概念提出后,武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6月28日,记者实地参与了楚能新能源孝感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活动(下称“产业园一期项目”)。据悉,该项目规划总产能150GWh,项目一期设计年产能超30GWh,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产业园一期项目一厂负责人现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该产区从合浆、涂布、辊压、模切、注液、化成、分容等环节生产全覆盖,自正负极材料到电芯产品产出,到成品下线需要15天左右。记者获悉,该生产周期所用时间,比行业20天左右的平均水平,用时更少。
全国最大新能源生产基地将建成
据介绍,产业园一期项目2022年5月在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开工,规划总产能150GWh、总占地面积超过3335亩,其中项目一期设计年产能超30GWh、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
涂布烘箱。苗诗雨摄
记者现场走访了解到,该产业园区生产环节包括合浆、涂布、辊压、模切、注液、化成、分容等,厂房智能化、自动化操作系统实现覆盖。主要生产环节在线监测系统已较为完善。
智能化生产设备。苗诗雨摄
产业园一期项目一厂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生产产品应用渠道广泛,动力电池、大型储能电站、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多场景。楚能新能源方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聚焦电化学产业链全场景应用,短期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
据公开信息,楚能新能源主要业务聚焦电化学储能、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工程机械等动力电池、新能源电池系统的研发、制造、销售。
把好“安全”“质量”双重关
根据《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3》,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59.8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25%,年增长率38%。
近年来,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安全、消防话题也随之火热,业内不止一次就好产品的定义和产品核心展开探讨。现如今聊起储能行业的竞争核心,是人才,是技术,还是产品?对此,楚能新能源的掌舵人代德明向《华夏时报》记者等人士表示,储能产品要注重安全、质量,储能长久的发展要重视人才和技术储备。
据介绍,楚能新能源首创储能行业“浸默”电池安全系统,整体系统自主研发,可实现PACK级消防,3分钟精准灭火,无热蔓延,可用于“浸默”液冷PACK箱、液冷系统、消防系统、汇流柜等。
人才方面,此前记者也从业内多家企业了解到,储能行业发展的根本就是安全和质量,对于未来竞争,多位业内人士也曾向记者表示储能人才的重要性。
据代德明介绍,楚能新能源目前和华科武大等高校合作,联合中科院松山湖实验室成立楚能创新研究院,并成立了楚能专家委员会等等。
业内曾有人士向记者直言,人才的争夺和筹备,是目前储能领域所有企业都重点关注的工作之一。
多城超百吉瓦时电化学储能项目落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的表述,1至5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充电桩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53.6%和57.7%。5月份,以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电动载人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50%以上。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福建、广东、山东、湖南等省市均已有超百吉瓦时级电化学储能项目落地。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
目光回到楚能新能源,记者在实地走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未来公司将深入电化学储能行业,5年内规划项目投资1375亿元,规划产能超过350GWh。
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在投产现场也向《华夏时报》等人士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带动性强、规模效益大、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配套产业集聚,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张子鹏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