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商业资讯 > 正文

成立不足30天就被资金大幅撤离 多只次新基金为何沦为“迷你基”

2023-08-07 18:31:24 天天在线

部分次新基金虚假繁荣的面具被揭开。

近期,400多只今年以来成立的基金日前披露了二季度规模数据,其中150只基金的最新规模较成立之初缩水了20%,部分基金规模缩水甚至超过90%,已沦为迷你基金,面临清盘风险。


(资料图)

超百只成立不久的新基金不仅没有“长大”,反而遭遇资金的大规模赎回。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和首募规模相比,截至二季度末,有150只次新基金规模缩水幅度超20%,其中30多只基金规模缩水幅度超过80%。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成立不足一月就遭遇资金大幅撤离并非个例,如融通通祺C成立于6月29日,仅成立不到一个月,该基金发生了大额赎回。再如鹏扬北证50成份、平安利率债、蜂巢丰嘉等都是今年新成立的基金。

更为严重的是,不少次新基金刚打开申购就遭遇赎回,部分甚至沦为迷你基。

在业内人士看来,刚打开申购就遭遇大额赎回,或许与“帮忙资金”有关。“在行情低迷之时,基金管理人找‘帮忙资金’暗中相助并不罕见,基金踩着底线成立,开放日常申购后没多久就遭遇大量资金撤退。”

从多只沦为迷你产品的次新基金来看,它们均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即基金成立不久就打开日常申购赎回,基金规模短期内骤降。同时,从基金二季报来看,多家机构在基金成立不久即悉数赎回所持有的份额。

“帮忙资金”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是基金在面临发行压力下的一种短期销售行为。

由于持续缺乏赚钱效应,基金卖不动的现象在今年屡见不鲜。以成立日来看,7月以来共计有81只新基金成立,平均每只基金发行规模为7.51亿元,发行总规模为607.97亿元,这一数据在今年以来的月度基金发行榜单中位列倒数第三,新基金发行遇冷。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全局来看,这种短期销售行为无论对投资者还是对于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乃至整个基金市场都是不利的。

全文综合自:券商中国、上海证券报等